仅从该题的题干来看,并无法知晓此题所要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这就需要对备选答案逐一的进行判断。国家和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阶级出现,于是作为统治阶级的国家就逐渐形成了。作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手段和工具的法律也就相伴而生了。因此,A
的论断是正确性的。但题干所要求的是选择错误的,所以A不是应选的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适用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但这仅是形式上的原则。而法律的阶级性,即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却是从法律的本质角度说的。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因此,B的说法也是正确的,但同样也不是所要求找的答案。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已经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观点,在学习政治常识时,就已经接触到。其本身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法律的阶级性是指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把“统治阶级”仅仅理解为是统治人民的反动的剥削阶级。虽然没有了被统治阶级,但阶级统治仍然存在,即指一定阶级掌握和运用国家政权来治理国家,包括着丰富的内容,当然也包含有对敌专政的内容,但并不仅仅是这个内容。在社会主义阶段确实出现了一个没有被统治阶级的统治阶级,这可以理解为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的作为过去的阶级斗争的继续的特殊阶级斗争的特殊表现,被统治阶级作为阶级被消灭了,但统治阶级的统治还必须继续下去,直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充分显现,社会主义取得彻底胜利,实现了共产主义。因此,C的论述是不正确的。但却是应选答案。虽然,法律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因素所决定的,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但上层建筑中的其他现象,如政治、哲学、艺术及宗教等因素都会对法律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因此,D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同样也不是所选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