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第一节 自我修养的内容

 

 

 
题 1

 

 

( )是指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
     A 思想素质       
     B 思想政治素质
     C 思想品德       
     D 道德品质

解 答  
 

  B

分 析  
 

  这里考查的是思想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几个概念的关系。 思想素质是制约人们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人们的思想就是指人的理性认识。 思想品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一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品质、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与凝结,是人们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 而思想政治素质则是一个人的政治思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的综合表现。重点在对政治素质的强调。

题 2

 

 

现代人素质的灵魂是(       )  
     A 科学文化素质       
     B 道德素质  
     C 思想政治素质       
     D 心理素质

解 答  
 

   C

分 析  
 

  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素质的灵魂。因为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一个人的成才与成功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个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基础。其次,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个人自身的政治发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并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政治发展前途。再次,还是个人成才的政治保证,即能保证有一定专长和科技知识的人能为社会主义服务。 所以,只有有了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才有了依托和方向,才有了可靠的政治保证。有了这种政治思想,才能够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内化为一种持久永恒的精神追求,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现代人的必然要求。

题 3

 

 

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首先要加强理论修养;加强理论修养,就是加强( )
     A 所有的理论修养
     B 为人民服务的理论修养
     C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
     D 机械唯物主义的理论修养

解 答  
 

  C

分 析  
 

  加强理论修养,就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特别是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为实践所检验的科学真理。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才能增强政治上的认知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加强理论修养,当然也要加强其他的理论修养,但首先得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以鉴别、批判其他思想潮流的正确与错误。因此,加强理论修养,就意味着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提倡的人生观的核心,我们不能把它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简单地看作一回事。 机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以前唯物主义的典型形态,是不科学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因此不是我们提倡的理论,但我们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加强,对这些错误的思想有较强的辨别能力。

题 4

 

 

(       )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改造自己、教育自己,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质,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的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A 道德修养      
     B 道德意志
     C 道德实践      
     D 道德认识

解 答  
 

 A

分 析  
 

  道德修养本质上是一种道德实践活动,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而进行的道德实践活动。它是一种个人自我的道德教育和道德改造的过程,是培养道德自觉性,使个体不断促进自我向善的自我规范和自我改造的过程。 道德修养包含了道德实践这个概念,但道德实践不包含道德修养的目的性。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于行为准则的是非、善恶及其意义的认识。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当怎样行动,以及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去行动,才能产生相应的行动。因此,道德认识是一种纯粹的理性活动,不涉及道德实践活动,但它是道德修养的一部分和前提条件。 道德意志是人在抉择道德行为时的决心和毅力,也是道德修养的一部分。 因此从外延上看,道德修养包含了道德实践、道德认识、道德意志等等。

题 5

 

 

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解 答  
 

  任何一种道德品质的形成,都有一个从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再体现为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因此人们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有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加强道德行为训练。

分 析  
 

  从道德认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最后到道德行为是一个发展过程。首先,提高道德认识。只有知道了应当做什么,以及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产生相应的行动。因此,提高道德认识是道德修养的第一项内容。其次,陶冶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陶冶就是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爱心、同情心、报恩心、义务感、名誉感等等,逐渐形成道德信念。只有形成道德信念才能产生行动的动力。再次,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意志能使人在具体的道德情境中,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表现出责任感和坚忍不拔、不畏艰难的精神,作出道德决断,并付诸实践。个人正是凭借意志的力量审慎选择道德行为。最后,加强道德行为训练。自觉地进行道德行为训练,是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只有通过实践中的行为训练,自觉地去做,在联系或实践中掌握行动技能,逐步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才能形成道德品质。因此道德行为训练是道德修养的最主要的内容和方法。

题 6

 

 

在个人的文化修养中,文化特指个人的( )
     A 人文科学素质
     B 学历与文凭
     C 科学文化素质
     D 哲学修养

解 答  
 

  C

分 析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有多种理解。在个人的文化修养中,文化特指个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即指个人所拥有和掌握运用的科学文化知识状况。它包括个人所具有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等各科知识组成的知识结构、运用各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个人在社会实践中对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学历和文凭与个人的科学文化修养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且他们也不是文化。哲学和人文科学都只是科学文化修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并不能代表科学文化的全部。因此选项AD是不正确的。

题 7

 

 

能力结构的核心是(       )
     A 信息获取能力     
     B 自学能力
     C 分析判断能力     
     D 创造能力

解 答  
 

  D

分 析  
 

  能力是保证人能成功地完成某种实际活动有关的稳固心理特征的综合,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应用只是从事实践活动的本领。 能力结构的组成要素主要是:信息获取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创造能力等。实际上,有多少种实践活动就有多少种能力,而创造能力是能力结构的核心。

题 8

 

 

美是( )的产物
 A 艺术家
 B 上帝
 C 社会
 D 自然

解 答  
 

  C

分 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美的本质的思考。美的本质千百年来是一个谜,美是上帝的产物呢还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我们认为美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种发现和创造的。 美既不是上帝的产物,也不是自然的产物。即使自然美,也是“自然的人化”的结果,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 美也不是艺术家创造的结果。艺术品表面看来是艺术家创造的,但实际上艺术品的创造也离不开整个人类社会的实践。因此,美是社会的产物,而不是其他什么的产物。

题 9

 

 

审美实践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 美能冶情      
     B 美能启真
     C 美能储善      
     D 美能塑形
     E 审美可代替道德教育

解 答  
 

  ABCD

分 析  
 

  审美实践活动能通过各种美的形象来触发人的情感,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育作用。美能冶情是指审美的情感教育作用能将情感中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并消除人的情感中丑的、恶的成分,优化情感,平衡心理。美能启真是指审美活动既可以增强人们探索真理的热情,丰富想象力,又可以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智慧。美能储善是指审美与道德浑然一体。审美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能使人的心灵净化,道德完善,情操高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美教育能代替道德教育,从而否定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是一项缓慢的工程,对道德的培养来说,它缺乏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和目的性。 美能塑形是指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人的形体和整个客观世界,使主体与客体都符合美的规律,使人的生活从内容到外观都变得优美和高尚

题 10

 

 

(      )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作良好的适应,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的潜能。
     A 心理修养       
     B 心理活动
     C 心理健康       
     D 心理品质

解 答  
 

  C

分 析  
 

  这道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心理健康、心理修养、心理活动与心理品质等相关概念的理解。 心理修养是指人的感知、想象、思维、观念、情感、意志、兴趣等多方面心理品质上的修养,它的目的是达到心理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现实的心理状态,人又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 而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品质则是一种应对现实事件的心理能力和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有好有坏,心理活动有急有缓,心理修养有得有失,而心理健康则是一种好的心理品质,是心理修养达成了的目的。

题 11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要(        )  
     A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B 发展和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 正确地对待环境和客观地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  
     D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E 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

解 答  
 

  C

分 析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有利于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发展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能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使人在互助、友爱、热情、友好的人际关系中,乐观、开朗、积极、主动地生活,培养良好的心境。正确地对待环境和客观地认识自己,建立良好的形象。社会现实和自我的先天生理素质是客观的,要是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不脱离现实。在现实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就能避免产生心理缺陷,保持心理健康。 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能增加生活情趣,放松紧张情绪,消除心理压力,有益身心健康,增进人际交往,是生活丰富多彩,是人生充满欢乐。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学会自我调节。这也是自觉地锻炼意志品质,改善适应能力,保持心理健康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