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第二节 几项行政法律概述

 

 

 
题 1

 

 

行政处罚的最低责任年龄为:( )
     A 16岁
     B 18岁
     C 14岁
     D 20岁

解 答  
 

   C

分 析  
 

   回答这道题必须了解《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因此,记忆就非常关键了。而且还要注意联系本学科的相关知识以及其他部门法学的有关内容。就本题而言,考生应能联想到在刑法学中,自然人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也是14岁。这两个知识点应放在一起记忆。答案是C。

题 2

 

 

高等学校的学生有什么权力?

解 答  
 

  《高教法》在“高等学校的学生”一章中,明确规定了作为高等学校的学生应享有的权利有:①学生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补助或者减免学费;③学生在业余期间可以参加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但不得影响学业任务的完成;④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学生团体,学生团体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服从学校的领导和管理;⑤学生思想品德合格,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或修满相应的学分,准予毕业。

分 析  
 

   对于高等学校的学生,必须充分了解自己应享有的权利。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的权利主要有5点。学生知道了自己权利有哪些,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犯时,能够利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题 3

 

 

什么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解 答  
 

   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下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具体有:①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②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的;③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机密的;④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⑤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的。《国家安全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国家对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的组织和个人给予保护,对维护国家安全有重大贡献的给予奖励。

分 析  
 

   《国家安全法》是为了维护国家安全,保卫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而制定的。该法对于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概念、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具体种类以及实施了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法律后果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回答本题时,也应从这三个方面来着手。

题 4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解 答  
 

   《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有:①政府依法保障原则。对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②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违反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③和平进行原则。集会、游行、示威应当和平进行,不得携带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

分 析  
 

  《集会游行示威法》是我国关于集会、游行、示威问题的主要规范性文件。根据其规定,可以看出该法体现了三大基本原则,即政府依法保障的原则;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和平进行的原则。本题只要从这三点来展开即可。

题 5

 

 

试述行政处罚的含义?

解 答  
 

   《行政处罚法》对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利益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种类。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内,对违反行政法规和规章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制裁的行政行为。行政处罚共有七类:①警告;②罚款;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④责令停产停业;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注意,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二)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而且,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可以在其法定权限内委托有关组织实施行政处罚权。 (三)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四)行政处罚的决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的,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五)行政处罚的执行。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六)法律责任。《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者有关部门责令处罚,可以对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①没有法定的行政处分依据的;②擅自改变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的;③违反关于委托处罚规定的。

分 析  
 

  要全面、充分地回答本题,必须明确《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行政处罚的决定、行政处罚的执行以及行政处罚的法律后果等的规定。了解了这些规定,就能圆满地回答该题。

题 6

 

 

什么是治安管理处罚?它的种类有哪些?

解 答  
 

   治安管理处罚是指对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当事人所采取的一种行政处罚措施。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的机关是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内,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中国公民、外国人或无国籍人(法律另有特别规定的除外),以及违反治安管理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直接责任人员或主管人员。根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情节轻重、危害大小,《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将治安管理处罚分为三种:警告、罚款和拘留。

分 析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是我国规范社会治安管理行为的主要法律。它对于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的机关、治安管理处罚的对象以及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回答本题时,只要涉及到这三个方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