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第一节 人生观

 

 

 
题 1

 

 

人生观的内容中,( )是其核心内容,它决定其他两方面
     A 人生价值
     B 人生态度
     C 人生目的
     D 人生理想

解 答  
 

  C

分 析  
 

   人生目的是指人为什么活着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是人生观里最根本的问题,对它的解答制约着对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解答。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实际上我们可以说人生目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的终极性和内在性问题。而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则是人生目的的现象的和外在的表现。人生目的就象一根红线贯穿在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中。人生理想则是人生目的的一个主要内容。它的外延较小,内涵则比人生目的的内涵大。因此应选择C

题 2

 

 

人生观是( )的反映
     A 客观精神
     B 主观精神
     C 命运
     D 社会存在

解 答  
 

   D

分 析  
 

  这实际上是一道马克思主义原理题。只要掌握了基本原理,这道题是很容易答的。 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认为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正如精神反映物质。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生观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这四个选项的前三个干扰项显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本原,以黑格尔为代表;主观精神是主观唯心主义所认为的世界本原,以康德为代表;命运则是一种神秘的不可知的东西,实际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形式。因此这三个选项都是不正确的。 第四个选项显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确表述。因此,选D

题 3  
 

简述人生观的基本特征

解 答  
 

  第一,时代性。它是时代产物,反映时代特征。人生观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没有超越历史的和永恒的人生观 第二,阶级性。人生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人生观表现出一定的阶级利益和意志。 第三,相对独立性。人生观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它是一种历史文化或民族传统文化的沉淀与演化。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

分 析  
 

  人生观的时代性特征和阶级性特征是和人生观的形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人生观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不同的,都有着那个时代的特征,因此人生观自然就具有时代的特点。阶级性是社会存在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人生观具有阶级性是不言而喻的。 人生观的相对独立性是和社会意识的特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虽然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好多方面。人生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同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它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实际上就是历史文化性和民族性。

题 4

 

 

试论述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关系

解 答  
 

   (1)世界观和人生观密不可分。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是人生观的理论基础,给人生观以一般观点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人生观则是世界观在对待人生问题上的体现,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2)世界观和人生观又有区别。世界观研究的对象是宇宙中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本质和一般规律,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人生观则要研究人的本质、人生的价值,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为什么活着?怎样生活才有价值。它为人们提供关于人生的指导原则。 可见,世界观与人生观在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和社会作用三方面是不同,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不能以世界观代替人生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联系告诉我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而一定的人生观总是这样或那样地表现着一定的世界观。同时,人生观发生变化,又往往反过来影响着世界观的变化。

分 析  
 

   对两种范畴的关系题,我们一般应辨证地分析。要从其联系和区别两个角度看。 从其密切联系来看,世界观的外延要比人生观的外延大。世界观是对世界的看法,而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说,人生观仅仅是世界观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其关系中世界观起主导作用,决定人生观。 从其区别来看,他们要解决的问题明显是不一样的。世界观面临的是整个世界,世界是哲学研究的对象;而人生观面临的是整个人生的大问题,人生是人生哲学研究的对象。 但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人生观对世界观也具有反作用。我们答这个题就应从两方面、从两个角度看问题。

题 5

 

 

简述人生观在人生中的意义

解 答  
 

   (1)人生观决定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由一个人的人生观决定的。每个人都要以科学的人生观去确立做人的标准,这样就会自觉地去安排人生、完善人生,使人生具有更高的社会意义。
   (2)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
   (3)人生观对于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个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分 析  
 

   人生观作为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决定了人的行为,是人评价、认识的内在尺度,一旦形成,就对个人的人生具有指导意义。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生观都内在的起着作用。

题 6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多样性,必然造成人生观具有多样性,这说明( )
     A 人生观是多元的
     B 我国是一个多元社会
     C 各种人生观都没有本质区别,都是平等的
     D 我们还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教育

解 答  
 

  D

分 析  
 

   这个题一方面考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水平,另一方面考我们对当前我国社会制度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是一元论,坚决反对多元论。人生观是多样的,有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但决不是多元的;在这里要能够辨别多样和多元这两个概念。
   所谓元就是根本的意思。如果人生观是多元的就是承认各种人生观之间没有什么正确与错误之分。因此是错误的。第三个选项实际上是第一个选项的另一种不同的表述形式而已。 第二个选项要求我们对我国的社会制度进行正确的认识,我国目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价值观念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占主导地位,因此把我国作为一个多元社会来看待,是一种定性错误。 因此选第四个是正确的。
   正因为我国目前人生观的多样性,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生观教育。

题 8

 

 

为什么无产阶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观(或无产阶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观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解 答  
 

   无产阶级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观,不是主观臆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第一,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是历史的真正主人。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即为创造历史和推动历史的绝大多数人服务。
    第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能够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当你在为人民服务时,人民中的其他成员也在为社会包括为你服务,因此,在处理自我与他人关系时,应当“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准则。所以,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观,就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发展。
    第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造就了近代大工业,也造就了与大工业相连的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决定了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决定了无产阶级阶级本质是大公无私。这种阶级本质在人生观上的表现,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 综上所述,为人民服务人生观,是社会主义社会阶段人生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有利于促进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是与社会主义事业紧密相联的。因此,对每个人来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就是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分 析  
 

   这个题是考查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依据。为人民服务有什么理由证明自己能够作为无产阶级的人生观。
   第一个是从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要为人民大众谋福利。
   第二个是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角度看,能够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第三个是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看,为人民服务本来就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