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第三节 崇高理想的追求和实现

 

 

 
题 1

 

 

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是(        )  
     A 既对立又统一  
     B 理想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C 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  
     D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E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丑陋的

解 答  
 

  ABCD

分 析  
 

  这道题要考查的是对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的掌握。 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所谓矛盾就是既对立又统一。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 所谓既对立又统一就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区别这一方面来看,理想当然不是现实,而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因此不是立即可以实现的。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正是因为现实中有丑陋的一面,因此才需要理想--对之进行改造,因此理想总是美好的。但这并意味着现实中就没有美好的一面。把现实看得一团漆黑是悲观主义的表现。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而选项E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从二者的联系来看,两者又是统一的,理想正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为了的现实。理想作为明天的现实,需要我们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

题 2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是( )
     A 学习马克思主义
     B 用意念的方法
     C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D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解 答  
 

  C

分 析  
 

  这道题实际上是一道原理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这是因为社会实践是检验信念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是科学知识产生的源泉。只有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人们才能形成社会主义信念。因此社会实践是真理性认识上升为社会主义信念的关键环节。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 选项A和D都把学习理论知识作为关键环节,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以是错的。 选项B即用意念的方法是纯粹的干扰项,只要具备一般常识就会轻易地被排除掉。

题 3

 

 

简述把理想变为现实的主观条件

解 答  
 

  第一,实现理想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二,实现理想要有奋发图强的精神
  第三,实现理想要有献身精神      
  第四,实现理想要有真才实学
  第五,实现理想要有学习前人并超越前人的民族气魄

分 析  
 

  这道题比较简单,容易理解。 把理想变为现实,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要靠实实在在的实践。而任何实践都与实践主体密切相关。如果主体不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理想就决不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