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下列关于道德的正确说法是( )
A 做好事不做坏事
B 道德的稳定性表现在一经形成就永远不会改变
C 道德要靠国家强制力量来执行
D 道德是一种上层建筑
|
|
|
|
|
|
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道德概念和基本特点的理解。 道德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主要的是依靠个人内心的信念。如果个人缺乏道德的自律性,社会舆论也很难起作用。
社会意识形态都具有相对稳定性,而道德比其他社会意识形态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道德一经形成就会一成不变。任何社会意识形态的稳定性都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永远不变的意识形态,也就没有永远不变的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并为其服务的上层建筑。 因此,选项BC是错的,选项D是正确的。
至于选项A即做好事不做坏事则是一种经验性的描述,不是道德的本质特征,因此也不选它。
|
|
|
 |
|
|
|
|
道德一经形成,就会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反作用。
主要表现在: 道德能够促进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道德能够促进或者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道德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
|
|
|
任何社会意识形态都对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 任何道德,都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论证产生它的经济基础的合理性和正义性,而否定不利于和危害其经济基础的思想和行为,直接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因此道德对经济基础的这种能动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基础的发展。
在阶级社会里,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各阶级的道德总是按照自己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发挥作用,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因此它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一般地说,一定的道德当它们反映的经济基础是适合生产力的要求,所代表的阶级是社会的进步力量的时候,它就能对社会发展其积极作用,反之,它就对社会发展其消极的阻碍作用。
道德按照一定的善恶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指导人们自律,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与交往。
|
|
|
 |
|
|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是( )
A 科学性
B 强制性
C 群众性
D 实践性
E 自律性
|
|
|
|
|
|
一切剥削阶级道德都是建立在历史唯心主义基础上,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理论,正确地说明了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使社会主义道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社会主义道德同无产阶级相联系,使为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这一伟大历史使命服务的,它符合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接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因为社会主义道德同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的利益使完全一致的,有着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无产阶级政党又能够自觉地总结实践经验,概括出新的道德规范,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并且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其发挥作用的范围也在扩大。所以,社会主义道德有实践性特点。
社会主义道德符合人民的利益,人民群众都愿意自觉遵守,因此,社会主义道德不可能有强制性。
自律性是所有社会的道德都具有的特点,并不是社会主义道德都具有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选择选项E
|
|
|
 |
|
|
|
|
为了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
首先,人是要有道德的,因为道德是属于人的精神世界的一个层面,人对真、善、美的追求,离不开对道德境界的攀登,其攀登过程就是道德在人精神世界中的运动和作用的过程。如果每一个人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改善了人与人之间道德关系,而且也完善了全社会的道德。
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强调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有很强的针对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认真提倡和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这是道德建设中的先进性。
再次,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处在不发达阶段,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在全社会成员中,觉悟程度、认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道德要求上,既要考虑到先进分子的觉悟,又要考虑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道德水平。人们只有做到了广泛性的道德要求,才有可能进一步做到先进性的道德要求,那么就能达到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的目的。
|
|
|
|
对这道题的回答主要在于理解。 第一点是从道德对人的重要性出发做回答。第二点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要性这个角度回答。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很多人对道德的认识是不正确的。第三点是从社会主义道德的普遍性和可能性角度做回答。
|
|
|
 |
|
|
中国的传统道德( )
A 反映了旧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我们应坚决抛弃
B 反映了人类的基本道德规范,因此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
C 有的应继承,有的应抛弃
D 每个人的看法不同,因此对是否应继承的态度是不同的,这是很自然的
|
|
|
|
|
|
对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应该做仔细的分析,要避免简单化理解。 中国传统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要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进行分析。对凡是反映了旧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道德原则,我们就应当坚决抛弃;对凡是反映了人类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我们就应当继承并发扬广大。
选项A、B都只看到了其中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因此是错误的、片面的。选项D实际上否认了道德的客观标准,认为道德是无所谓对错的,因此也是错误的。
选项C是正确的,符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
|
|
 |
|
|
|
|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追求真理的精神。
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此外,中国革命道德传统道德还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以及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等。
|
|
|
|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它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追求真理的精神就是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到底的精神。 中国的革命道德传统,在其自身形成过程中,就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时处处体现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不畏艰难困苦,不懈拼搏进取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在党和人民中间得到发扬广大,成为中国革命的优良道德传统。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是一种共产主义精神。这是毛泽东在谈到白求恩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时所说的。
另外一些革命道德传统都是很重要的,都很好理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