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指导

一、课程简介

本网络课程和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铁路站场及枢纽》(李海鹰 张超主编)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适用于学习者远程辅助学习。

本网络课程中的素材(图片、动画)比较多,目的是为了学习者更直观地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扩展知识面。

在学习中,学习者应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多媒体素材的含义,这样才能够深入理解知识。

本课程的适用对象为高职高专、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专、各类成人学校交通运输、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

二、课程总体思路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十二个部分,建议总学时为32学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自学时间 授课内容 重点、难点提示及学习要求
1学时

绪论

我国铁路站场及枢纽发展历史,学科研究内容,当前站场枢纽研究重点。

9学时

第一篇 站场设计技术条件

车站线路种类及线间距离,线路连接,线路全长和有效长,梯线与车场,站场平、纵断面及排水。

本篇重点是常见相邻线间距离、道岔的几何要素、相邻道岔岔心间距的计算、有效长的确定方法、各种连接设备的中心线比例尺绘制方法。

了解三种限界,常见相邻线间距离,道岔的种类、特点及几何要素,各种线路连接方式,梯线的分类及各种梯线的特点,各种车场类型及特点;理解车站线路的种类,线路连接设计中f、d、g的作用和设计要求,影响线路有效长的有关因素;掌握常见线路、道岔的编号方法,一般设计中道岔辙叉号码的选用,相邻道岔岔心间距的计算方法,各种连接设备的中心线比例尺绘制方法,有效长的确定方法,警冲标、信号机位置的查定方法,警冲标、信号机与钢轨绝缘相互位置的确定方法,线路有效长的推算方法。了解站坪的概念,站坪在铁路平、纵断面上的布置,站坪与区间纵断面的配合形式。

2学时

第二篇 中间站

会让站和越行站、中间站布置图、中间站的设备、中间站改建。

本篇重点是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规范推荐图形。

理解会让站、越行站、中间站的作业、设备和常用图形。了解安全线、避难线的作用和设置条件,中间站改建的常见情况。

18学时

第三篇 技术站

区段站的主要任务、区段站分布的影响因素、区段站的分类方法。区段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方案,区段站布置图分析方法,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采用条件和优缺点,理解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作业特点、设计特点。到发线数量的确定方法,有关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布置,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等有关原则和规定。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出入段线以及调车线、牵出线的数量确定方法。机走线位置确定方法,咽喉设计方法。编组站的作业、设备及分类,分析了主要编组站布置图形,对编组站车场平、纵断面、线路数目、咽喉设计进行了分析,最后介绍了编组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本篇重点是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分析,机走线位置;一级三场编组站、二级四场编组站、二级三场编组站、三级三场编组站、三级六场编组站布置图的特点、各项作业流程、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图形的适用范围,绘制以上图形的轮廓图。

了解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的采用条件和优缺点,枢纽区段站设计特点,咽喉设计方法;理解区段站的分布及分类,区段站的主要作业及设备,枢纽区段站车流分类及作业特点,机走线位置确定方法;掌握列车及机车车辆在站内的作业流程,能够分析区段站主要设备的配置,掌握双线横列式区段站布置图分析,能够分析布置图中各个道岔、渡线、梯线、线路的作用。了解列车到发线数量的确定方法,有关到发线单、双进路,超限货物列车到发线布置,到发线与旅客站台的布置形式等有关原则和规定,机车走行线、机待线、机车出入段线以及调车线、牵出线的数量确定方法。了解车站通过能力的概念及区段站通过能力计算方法。了解编组站的作业、设备和分类,编组站布置图选择中有关单双向、车场配置、调车方向、正线位置的选择;理解一级三场编组站、二级四场编组站、二级三场编组站、三级三场编组站、三级六场编组站布置图的特点、各项作业流程、优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图形的适用范围,能够绘制以上图形的布置草图。了解编组站到发线、调车线数量的确定方法,机走线设计,辅助调车场及箭翎线的设计。

4学时

第四篇 调车驼峰

本章阐述了驼峰的组成、分类、各项驼峰设备,驼峰自动化调速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其评价,驼峰峰高计算,平、纵断面设计、制动能高计算与分配。

本篇重点是驼峰的组成、分类、各项驼峰设备。

了解驼峰自动化调速系统的分类、特点及其评价;理解驼峰的组成、分类、各项驼峰设备。了解驼峰峰高计算,平、纵断面设计、制动能高计算与分配的一般原理。

4学时

第五篇 客运站

本章首先介绍了客运站作业和设备;分析了客运站布置图形;分析了客运线路、旅客站房、站前广场等客运设备布置;分析了客车整备所的作业、设备及布置图;分析了高速铁路客运站;最后分析了客运站的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本篇重点是客运站、客车整备所、正线、客运机务段的相互位置,客运站布置图分类及其优缺点。

理解客运站的作业及设备,理解客运站、客车整备所、正线、客运机务段的相互位置,熟悉客运站布置图分类及其优缺点;了解客车整备所的作业、设备及布置;了解旅客站房的布置要求、规模和分类,各种流线及站房的合理布置,旅客站台及跨线设备。了解高速铁路客运站布置图、与既有站合并设置;了解客运站及客车整备所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

4学时

第六篇 货运站

本章分析了综合性货运站、集装箱办理站、工业站、港湾站、换装站等作业内容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

本篇重点是综合性货运站的作业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

理解综合性货运站的作业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了解集装箱办理站作业、设备、平面布置。了解工业站、港湾站、换装站等的作业及设备,布置图形及运转设备的设置。

4学时

第七篇 铁路枢纽

本章首先介绍了铁路枢纽总布置图影响因素,分析了铁路枢纽布置图形,分析了铁路枢纽内编组站配置、铁路枢纽内客运站和客车整备所配置、铁路枢纽内货运站和货场配置、铁路枢纽内机务和车辆设备配置。

本篇重点为枢纽图形的分类。编组站在枢纽内的合理设置位置及分工,枢纽内客运站的合理配置,枢纽内进出站线路疏解布置方案。

了解铁路枢纽的概念及有关设备,枢纽图形的分类。了解编组站在枢纽内的合理设置位置及分工,了解枢纽内客运站的合理配置,了解枢纽内货运站和货场的合理配置,了解枢纽内机务和车辆设备的合理配置。了解枢纽内联络线、环线、直径线的作用,了解枢纽内进出站线路疏解布置方案及其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