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课程大纲 |
一、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 《商品学概论》是以经济管理科学为主,并与相关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高等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及物流管理等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商品学概论》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商品与商品学基础知识、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成分结构与性质、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商品检验与质量监督、商品包装、商品储存与养护、商品开发、商品与环境、商品与文化等基础知识与技能。 商品学课程充分体现该课程的经济性、开放性和实践性,密切跟踪学术前沿,吸收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成果,积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根据商品学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结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思路,商品学课程培养目标定向于知识、技能、素养(即三维能力)的培养: 1、职业知识目标:建立ISO9000标准质量体系与认证、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框架,掌握商品质量标准的各项指标,学会分析影响商品质量的内外因素等。 2、职业能力目标:培养商品包装各项标示的编制及辨别能力、商品质量检验与鉴别能力、商品分类、商品运输、商品养护能力等。 3、职业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工作,交流、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课程特点: 商品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包括企业生产、运输、仓储及销售服务等商品流通各环节的商品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商、海关及质监部门对商品质量评价、检验与监督;教学、科研等部门对商品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及新产品开发;政府部门对商品经济的宏观调控及政策研究等。在高职教育层面中,它既是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的精髓,又是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技术支撑,在专业建设方面能够发挥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学习和实践,能使学生掌握商品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检验技术,培养学生市场开发创新能力、自主学习意识、战略合作意识、成本管理意识等商品经营管理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市场营销,管理学、微观经济学、概率论等。 本门课程主要是为后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四、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的产生、商品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商品的基本特征、概念、属性,理解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并深入掌握商品的整体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对商品与商品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与作用、商品条码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商品编码及其原则、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深入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商品分类的方法与标志、商品编码方法、商品条码的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商品分类与编码的理论与技能 第三章 商品的成分、结构与性质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食品与纺织品的成分、结构与性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商品的认识,为商品的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打下基础。 第四章 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商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理解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的概念,掌握商品质量的影响因素、质量管理的方法、商品质量管理等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商品质量认知与质量管理技能。 第五章 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商品标准的实施、质量认证的发展,理解标准与标准化的基本概念、商品标准的制定原则、质量体系认证和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掌握标准化的形式、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商品质量认证种类和认证标志、商品质量认证方式、商品质量认证的一般程序,从而使学生掌握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的相关知识。 第六章 商品检验与质量监督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抽样的概念与基本术语、商品质量监督的原则,理解商品检验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商品品级与分级的概念、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重点掌握商品检验的种类与形式、商品检验的工作程序、抽样检验方法与方案、商品质量检验方法、商品分级方法、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和形式,从而使学生掌握商品检验与质量监督的基本理论知识。 第七章 商品包装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商品包装的分类、包装材料的特点与应用、包装的装潢设计,理解商品包装的概念及基本功能、商品包装设计的原则、商品包装技术、商标的概念与作用,重点掌握商品包装标准化、包装标志、商标的分类,从而使学生具备商品包装的理论知识能力。 第八章 商品储运与养护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商品运输与商品储存基本知识,了解储运商品的损耗与质量劣变,掌握储运商品的养护技术及储运商品的质量管理等内容,从而达到提升商品储运与养护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第九章 商品开发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产品开发与服务开发的概念、产品与服务开发的原则,理解商品开发的要素与思路,掌握服务开发的内容、商品开发的程序与内容、商品开发的方式,从而提高学生产品与服务开发的知识与能力。 第十章 商品与环境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与环境问题,理解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掌握商品的商品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环境标志与其他标志商品以及生态包装的基本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商品与环境的处理能力。 第十一章 商品与文化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化与商品文化的基本概念、茶文化与服饰文化,理解商品文化的概念及其本质,掌握商品的文化价值,从而提升学生商品文化素养。 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 商品与商品学 1、商品 了解商品的产生;理解商品的基本特征;理解商品的概念和属性;掌握商品的整体概念。 2、商品学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商品学的产生;理解商品学的发展。 3、商品的使用价值 理解价值的普遍概念;理解使用价值的概念;掌握商品使用价值的概念与结构系统。 4、 商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对象;理解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理解商品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商品学的任务。 第二章 商品分类与编码 1、商品分类的原则与作用 了解商品分类的概念;掌握商品分类的原则; 理解商品分类的作用。 2、商品分类的方法和标志 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了解商品分类标志的选择原则;理解常用的商品分类标志。 3、商品编码 掌握商品的概念与类型;理解商品编码的概念与原则;掌握商品编码的方法。 4、商品条码 掌握商品条码的概念;了解商品条码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商品条码的应用。 5、商品目录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理解不同的商品目录;了解主要的国内外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第三章 商品的成分、结构与性质 1、食品的成分、结构与性质 了解食品的分类;2、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主要性质;掌握食品的卫生与安全。 2、纺织品的成分、结构与性能 了解纺织品的概念与分类;掌握纺织纤维的成分与性能;理解织物的形成与组织;掌握纺织品的服用性能;理解服装的功能和号型。 第四章 商品质量与质量管理 1、质量与商品质量 掌握质量与商品质量的概念;掌握商品的质量特性;了解商品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2、商品质量的影响因素 了解商品质量的影响因素——人的因素;掌握生产、流通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理解使用过程中影响商品质量的因素。 3、商品质量管理 了解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理解质量管理的概念;掌握质量管理的方法;掌握商品生产质量管理和商品流通质量管理。 第五章 商品标准与质量认证 1、标准与标准化 掌握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了解标准的分类;理解标准化的作用;掌握标准化的形式与方法。 2、商品标准 掌握指挥的形式与要领商品标准的概念与表现形式;理解商品标准的制定原则;掌握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了解商品标准的实施。 3、质量认证 理解质量认证的概念;了解质量认证的发展;掌握商品质量认证的概念;理解商品质量认证的作用;掌握商品质量认证种类和认证标志;掌握商品质量认证方式和程序;理解企业质量体系认证。 第六章 商品检验与质量监督 1、商品检验概述 理解商品检验的概念、目的和任务;掌握商品检验的种类和形式;掌握商品检验的工作程序。 2、商品的抽样与抽样检验 掌握抽样的概念及其他基本术语;掌握抽样检验方案和抽样检验方案。 3、商品质量检验方法 掌握感官检验法;理解理化检验法;了解生物学检验法。 4、商品品级与分级 理解商品品级与商品分级的概念;掌握商品分级方法。 5、商品质量监督 理解商品质量监督的概念和原则;掌握商品质量监督的依据、种类和形式。 第七章 商品包装 1、商品包装概述 掌握商品包装的内涵与基本功能;理解包装的分类;理解包装的标准化。 2、商品包装设计的原则 理解商品包装设计的原则。 3、包装材料 理解包装材料的内涵与性能要求;掌握主要包装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4、商品包装技术 理解各种商品包装技术。 5、包装装潢与包装标志 理解包装装潢与销售包装的概念;了解包装的装潢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包装标志。 6、商标 了解商标的概念;理解商标的作用;掌握商标的分类;掌握商标设计和选用的原则。 第八章 商品储运与养护 1、商品运输与商品储存 理解商品运输的概念与作用;掌握商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掌握商品储存的概念与作用;了解仓库及其类型与仓储设施。 2、储运商品的损耗与质量劣变 掌握商品在储运中的损耗及其防治;理解商品在储运中的质量劣变。 3、储运商品的养护技术 掌握储运商品的养护技术。 4、储运商品的质量管理 掌握储存商品的质量管理;掌握运输商品的质量管理。 第九章 商品开发 1、商品开发概述 理解商品开发的概念;了解新产品的定义、特征与分类;理解产品开发的原则;掌握服务开发的概念和内容;理解服务开发的原则;了解商品开发的意义。 2、商品开发的程序与内容 掌握产品开发的程序与内容;掌握服务开发的程序与内容。 3、商品开发的要素与思路 理解商品开发的资源要素;掌握商品开发的思路。 4、商品开发战略与开发方式 掌握商品开发战略;理解商品开发的驱动模式;掌握商品开发的方式。 第十章 商品与环境 1、自然环境与环境问题 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与要素;理解自然环境系统的主要特性;了解环境问题的类型;理解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 商品的生命周期及其评价 掌握商品的生命周期;掌握商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3、商品的生态设计与清洁生产 理解生态设计的概念;掌握生态设计的主要内容;掌握清洁生产的概念与主要内容。 4、环境标志与其他标志商品 了解环境标志产生的背景;理解环境标志的概念;掌握环境标志的类型;理解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的概念。 5、生态包装 掌握生态包装的概念;了解发展生态包装的基本原则;掌握生态包装材料的基本要求;掌握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第十一章 商品与文化 1、文化与商品文化 了解文化的概念与结构层次;掌握商品文化的概念及其本质。 2、商品的文化价值 掌握商品文化价值的概念;理解商品文化价值与商品使用价值的关系;了解商品文化价值的特征;掌握商品文化价值的作用。 3、茶文化 理解茶文化的概念与起源;了解茶的物质文化;了解茶的精神文化。 4、服饰文化 了解服务的起源;了解服饰的物质文化;了解服饰的精神文化。 七、选用教材 商品学概论.万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ISBN:9787563813759 八、说明 1.制定大纲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专业发展的方向,根据教学计划制定本大纲,目标是力求涵盖管理学原理的主要内容,提高课堂信息量。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保证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并为部分学生的深造创造条件。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门课程主要是为后续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措施。 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可以选用双语教学的方式。学生也可以利用本课程的网上资源进行学习,构成对课堂教学的补充,部分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4.在本课程的全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含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几个方面入手,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通过网上资源的利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巩固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全面的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