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请在该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或在该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多个正确答案。)
1. 实验报告呈现学术成果的表达方式,是( )的形式。
正确答案:B
A. 论证
B. 报告
C. 实验
D. 实验与报告
2. 科学记录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
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或是科学总结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书面文件,这就是( )。
正确答案:B
A. 实验报告
B. 学术论文
C. 理科论文
D. 毕业论文
3. 论文开题报告( )。
正确答案:C
A. 由学生写成文章报告
B. 由学生制定个性化表格填写
C. 由学校制定固定的表格,由学生填写
D. 由学校制定固定的表格,由导师填写
4. 学术论文提纲的内容一般包括( )。
正确答案:A B C D
A. 标题
B. 中心论点
C. 层次段落安排
D. 论据资料
E. 参考文献
5. 实验报告具有( )的特征。
正确答案:A D E
A. 实验性
B. 材料性
C. 统一性
D. 规范性
E. 报告性
二、判断说明题(请对各小题的对错作出判断,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6. 只有研究类实验报告才被视为学术类实验报告。
正确答案:
对。因为研究类实验报告,是以研究为实验目的,以实验为研究的主要
手段,通过实验去发现新知,探寻新方法,验证新结论。由于这类实验报告具有学术价值,所以被视为学术类实验报告。
7. 所有学术论文,都必须通过开题报告。
正确答案:
错。只有学位论文,才需要通过开题报告。
8. 实验报告不需要标识参考文献。
正确答案:
错。一篇规范的实验报告,其主体部分的内容包括了“参考文献”。
9. 论文答辩决不允许学生争辩。
正确答案:
错。学生参加论文答辩,原则上应该虚心听取导师意见,但如果确实不认同导师的意见,经答辩小组长同意后,可以由学生进行申辩。
10. 学术论文不但要在论文中发表学术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论证推出观点的理由与根据。
正确答案:
错。学术论文必须用大量而典型的论据,运用各种论证手法,运用严谨的逻辑推理,条分缕析地展开论证,以证明某一学术观点的正确性。
三、简答题(请在本书中找出答案,并用条文方式列写出答案。)
11. 简述实验报告的编写格式及其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
一篇规范的实验报告,其编写格式应包括前置部分、主体部分、附录部分和结尾部分。各部分包括的要素如下。
前置部分: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
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
附录部分:作为报告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结尾部分:必要时,为了将报告迅速储入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12. 简述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各项内容填写的意义。
正确答案: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8项主要内容。
(1)本论文课题的国内外概况和文献综述。
(2)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3)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及要突破的难点。
(4)论文计划、进度及待解决的问题。
(5)主要参考文献。
(6)开题报告情况与结论。
(7)指导教师意见。
(8)指导组意见。
填写“本论文课题的国内外概况和文献综述”,意在促使论文作者必须了解本论文课题已有的研究,以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接着说”,而避免“重复说”。
填写“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意在促进论文作者认真思考选题的研究价值。
填写“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及要突破的难点”,意在促使论文作者在谋划论文的基本内容或结构时,思考自己的水平、时间、实验条件、资料来源等现有科研条件能否突破难点完成本选题,避免半途而废,论文写作夭折。同时,便于开题小组的导师根据你所填写的内容,给予建设性的意见,指引论文作者开展研究的途径和论文展开的思路等。
填写“论文计划、进度”,意在加强论文写作的计划性,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按时完成论文写作。填写“论文有待解决的问题”,意在提醒论文作者对论文写作的困难和必备研究条件等做到未雨绸缪。
填写“开题情况”,意在有需要时备查。填写“结论”,意在促进论文作者反刍消化导师的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开题报告。
四、改错题(请运用本书的知识指引,找出下文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修改。)
13. 以下是填写在开题报告里的论文结构框架,请仔细研读,找出问题,并给予修改。
论文题目:《论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一、中国作文评改的现状
二、对新课标关于作文评改有效性的认识
三、探索有效进行作文评改的具体操作方式
(一)建立合作小组,明确评改程序
(二)训练评改能力,规范学生操作
1. 评改相关知识的培养
2. 整体修改能力的培养
3. 文句修改能力的培养
(三)匡正评改主体,多方人员参加
1. 自读自悟,自评自改
2. 上台朗读,集体评改
3. 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4. 相互换读,合作评改
5. 家长品读,赏析评改
(四)转变教师职能,组织参与指导
(五)适度加以调控,有效进行评改
四、结论
正确答案:
这个论文框架的主要问题出在第三部分。其中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级提纲中的“三、探索有效进行作文评改的具体操作方式”偷换了论题。仔细推敲,这部分不是在论原来的中心论点“作文评改的有效性”,而是在论“作文评改的具体操作方式”。因此,在这部分的二级、三级、四级提纲里,都没有论及“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2)二级提纲有五点,其中(一)至(三)似乎是一个组织作文评改的流程,
但(四)和(五)显然不是流程,这就与前三层的逻辑关系脱节了。
(3)二级提纲中的(三)有三级提纲5小点,其中第1~4小点评改的主体都是学生;第5小点评改的主体是家长,总共只有两方,这与标题中的“多方”不符。再说,只有学生和家长去评改作文,老师一律不评改,这种改革未必科学。
(4)论文提纲一般包括标题、中心论点、层次段落安排、论据资料等。在这个
论文框架里,缺少中心论点(或论文基本内容)和论据资料。
修改后的论文结构框架:
论文题目:《论作文评改的有效性》
中心论点:通过分析作文评改的现状,论述作文评改改革的必要性。通过阐述新课标提出的新的作文评改观念,辨证作文评改改革的方向。通过具体论证各种新的作文评改方式的有效性之具体体现,解决当下作文评改无效性的问题,克服只有形式上的改变而无实际效果的各种作文评改改革现象,推进作文评改有效性的落实。
论文框架:
一、中国作文评改的现状
二、对新课标关于作文评改有效性的认识
三、探索作文评改有效性的方式
(一)老师评改的有效性
1. 写评同步的有效性
2. 师生一对一面评的有效性
3. 师生会评案例的有效性
4. 文章升级评改的有效性
(二)学生评改的有效性
1. 老师制定作文评价细目表,由学生自评自改的有效性
2. 老师提出评改具体要求,由学生互评互改的有效性
3. 老师作文讲评后,由学生自改的有效性
4. 学生交流写作体会后,由学生自改的有效
(三)社会人士参与评改的有效性
1. 家长参与评改的有效性
2. 作家、记者、高年级学生等参与评改的有效性
3. 读者参与评改的有效性
四、结论
五、写作题(请按各文种的规范要求写作。)
14. 请在你就读的学校下载一份开题报告表,试着按要求填写。
参考文章: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院 系 | 文学院 | 专 业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
学生姓名 | 谢 景 | 学号 | 2011601115 | 指导教师 | 程晓云 | |
选 题 | 小饭小说的叙事研究 | |||||
1. 本论文课题的国内外概况和文献综述 “80后”作家小饭,原名范继祖,曾在《收获》、《十月》、《萌芽》等期刊发表小说,出版短篇小说集《不羁的天空》、《毒药神童》,长篇小说《我的秃头老师》、《我年轻时候的女朋友》、《蚂蚁》、《爱近杀》等,以其不羁的写作风格获得了读者的青睐,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2003年获“《上海文学》首届全国文学新人大赛”短篇小说奖;2004年受邀作为大陆地区唯一代表参加香港书展“两岸三地青少年作家对谈”;2004年被新浪官方网站提名为“2004年度最有影响力‘80后’作家”;2004年《南方都市报》评选其为“80后作家实力派五虎将”;2006年获《青年文学》“文学新人奖”;2007年安徽出版集团评选小饭为“2007年度‘80后’作家十强”;2008 年登上中国“80后”十大作家排行榜。 作家们对小饭的小说给予关注和评价。作家马原评价其“文字具有一种感人眩晕的魅力”,“不仅故事本身充满迷幻色彩,而且里面的某种痕迹有着特殊的纠缠的力量”。作家残雪认为他是一位真正具有“反骨的”、“早熟的”、“颇有天分的作者”,“呈现出这个年龄罕见的深邃和老练”。 评论界当前对小饭的研究并不多,评价也是誉毁参半。赞誉的主要有:肖庆、张永禄合写的《感性的行而上探索——论小饭的小说》从对山药蛋派写作对象的继承与艺术手法的发展探讨了小饭的小说,认为其积极尝试叙述魔方,使得他的小说在同龄人中卓尔不群;夏烈的《自我怀疑与内心厌恶——关于小饭的小说》称赞其叙事透明,重视个体体验,写作态度严肃;庞洁的《八零后的新诗意——小饭的“童年、乡村、往事”》认为他的短篇小说以童年、乡村、往事为主题,写得耐人寻味,技巧和语言胜人一筹。也有评论家充分肯定小饭是“80后”作家中除李傻傻外得到过最多最高的评价的小说作者。评判的主要有:何媛媛、史元明的《余音,却不绕梁——评小说〈1988年曹杰看见的那只老鼠〉》认为其是对乡村农民精神痼疾的反思,但是并没有超出前人写作的精神内涵,因此缺乏价值;陈错的《小饭的花儿不能这样开》和赖小皮的《人民到底需不需要小饭》对小饭的作品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前者认为“小饭在2002年之后的小说,基本上可以被认为是‘不能承受之重’的产物——主体及形式和作者本人经验完全脱节,小说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技巧和游戏”,是完全失败的写作路线。 纵观评论界对小饭的研究,都是相对匮乏的。无论是从文化角度、社会学角度,或者是从语言、技巧、题材等角度切入研究的,都是以单一作品从某一方面论述取代整体研究,或是以印象式点评取代深入分析,还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 由此可见,对小饭小说的叙事研究还没有全面展开,还有很多言说的空间。文学的研究,不能仅仅追逐备受追捧的评论焦点,“还要关注那些被‘明星’们所遮蔽的实力派写手,发现商业运作背后的文学追求。”(白烨语)评论家江冰也表达了相似的看法,认为“被偶像化的写手,遮蔽了‘80后’写作中富有创造力的部分,混淆了‘80后’写作的真相。”因而,对小饭的小说进行叙事研究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 2. 本论文课题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 (1)探究小饭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其与先锋小说等的内在联系,正确看待“80后”创作。 (2)探讨小饭对现当代文学,特别是“80后”文学所提供的新质因素。 (3)探索小饭的文学出路,呼吁关注“80后”作家,引导其正确发展。 3. 论文的基本内容、结构框架及要突破的难点 ▲ 论文的基本内容 小饭的小说体现出不羁的写作风格,呈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艺术两个层面,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其小说的两个方面:从叙事内容上是时代与个人的双重书写,展示了人性魅力;而在叙事艺术上体现了摇摆的魅力,使得小说别具一格,引人入胜,发人深省。 运用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先从小说“人物—情节—背景”的分析入手,对小饭的小说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归纳,从而提炼出其故事的叙事序列,建立叙事矩阵分析小说主题,然后探究小说主题的成因。策略是表现内容的形式与技巧,主题的独特性决定了策略的摇摆性,表现在话语的自我建构与消解、时空的波浪式回绕、叙述者的时隐时现,以及悬念和突转的反复出现,然后从创作者和接受者两个角度分析摇摆叙事的作用。文章最后对小饭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文学价值做出适当的评价,期盼能促进广大研究者对被遮蔽的“80后”作家予以关注和研究。 ▲ 论文的结构框架 论文标题:《小饭小说的叙事研究》 论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人性魅力的冲击 一、人物:叛逆与病态相伴 二、情节:荒诞与真实相生 三、背景:朴实与浮躁相间 四、主题:人性与成长共存 五、成因:时代与自我交响 第三章 摇摆魅力的展示 一、解构自我的话语者 二、往返时空的自由者 三、时隐时现的叙述者 四、跌宕起伏的建构者 五、摇摆艺术的追求者 第四章 结论:文学路漫漫,上下求索者 ▲ 要突破的难点 小饭追求不羁的叙事风格,使得他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多变的特点,要对这些作品提炼出一个能涵盖其全部作品的结论,相当困难。另外,小饭的写作带有先锋的模仿痕迹,要从中解读出其独特的叙事特点,需要深入的阅读、反复的思考和系统的分析。 4. 论文计划、进度及待解决的问题 ▲ 论文计划、进度 2011年6月—2011年7月,完成资料搜集和整理,将相关的小说、专著、评论进行反复认真的细读、分析和总结。 2011年8月—2011年10月,完成初稿。 2011年11月—2012年2月,修订初稿,完成二稿。 2012年3月—5月,修订二稿,定稿。 ▲ 待解决的问题 (1)叙事理论需再学习。 (2)相关作品需深入阅读。 (3)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尽量全面。 5. 主要参考文献 专著类: [1]张寅德. 叙述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2]格非. 小说叙事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罗钢. 叙事学导论[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 [4]申丹.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祖国颂. 叙事的诗学[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6]胡亚敏. 叙事学[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徐岱. 小说叙事学[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8]焦守红. 当代青春文学生态研究[M].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曹文轩. 小说门[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2. [10]刘恪. 现代小说技巧讲堂[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11]刘恪. 先锋小说技巧讲堂[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12]杨义. 中国叙事学[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3]王涛. 代际定位与文学越位——“80后”写作研究[M]. 成都:巴蜀书社,2009. [14]陈晓明. 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M]. 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15]南志刚. 叙述的狂欢和审美的变异:叙事学与中国当代先锋小说[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 [16]黄浩,马政. 十少年作家批判书[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作品类: [1]小饭. 不羁的天空[M]. 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 [2]小饭. 毒药神童[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 [3]小饭. 我的秃头老师[M]. 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 [4]小饭. 我年轻时候的女朋友[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5]小饭. 蚂蚁[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6]小饭. 爱近杀[M]. 济南:明天出版社,2008. [7]小饭. 我打电话的地方[J]. 中学生读写(博客),2007(04):90-95. [8]小饭. 父亲与孩子们[J]. 青年文学,2005(03):4-7. [9]小饭. 父与子[J]. 十月,2005(05):203-206. [10]小饭. 孤儿[J]. 萌芽,2006(07):66-70. [11]小饭. 婴[J]. 广州文艺,2007(01):51-57. [12]小饭. 歌手[J]. 飞天,2007(07):107-112. [13]小饭. 口琴[J]. 青年文学,2008(03):34-41. [14]小饭. 私人语言[J]. 天涯,2008(05)120-124. [15]小饭. 李小云[J]. 西部华语文学,2008(12):13-19. [16]小饭. 清心寡欲的树[J]. 青春,2008(11):49-52. [17]小饭. 内心生活[J]. 山花,2008(03):29-36. [18]小饭. 1988年曹杰看见的那只老鼠[J]. 青春,2009(04):55-60. [19]小饭. 恐怖的情人[J].《萌芽》2007年度佳作,2008:308. [20]小饭. 真爱[J].《萌芽》2008年度佳作,2009:293. 期刊论文类: [1]庞洁. 八零后的新诗意——小饭的“童年、乡村、往事”[J]. 文学界:专辑版,2009(05):20-21. [2]夏烈. 自我怀疑与内心厌恶——关于小饭的小说[J]. 西湖,2008(2):22-23. [3]肖庆,张永禄. 感性的行而上探索——论小饭的小说[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02):229-231. [4]何媛媛,史元明. 余音,却不绕梁!——评小说<1988年曹杰看见的那只老鼠>[J]. 青春,2009(04):61. 6. 开题报告情况与结论 (略) 7. 指导教师意见 (略) 8. 指导组意见 (略) |
15. 请在你就读的学校下载一份答辩表,试着按要求填写。
参考文章: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题目 | 广东河源方言的代词 | 指导教师姓名 | 练冬吾 | 职称 | 副教授 | |
学生姓名 | 李玉婷 | 专业年级 | 05级汉语言 | 学号 | 2010103636 | |
答辩小组(学院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及学生的回答情况: 问:文中提到了“普通话中的第三人称的男女之分”,这里的“男女之分”是指什么区别? 答:在语法上,第三人称的男和女分别指阴性和阳性。在印欧语系中第三人称有两种读音,因此有阴性和阳性的区别。但是在普通话中,第三人称只有一个读音,不分男女,不构成语法上的区别,所以不是语言上的区别。普通话第三人称的男女之分指的只是书写形式上的区别。 问:“‘哪只’是选择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答:“哪只”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哪一个”,要求回答出某一个人的具体情况,以此确定谈论的对象。但是这种问句不是选择句。选择句是句子类型研究下的一个层面,有固定的模式。模式为“或者是什么,或者是什么”。“哪只”不符合这种模式,所以不是选择问。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明确语言上的性范畴。 答辩小组(学院答辩委员会)成员签名: (略) |
记录员:李玉婷 答辩小组(答辩委员会)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