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是针对某个问题而进行专门调查写出来的。“七分调查,三分写作”,所以调查报告的写作功夫主要在于调查。如果调查报告的选题不当,调查问卷的设计不能很好地完成有效的调查,对调查材料的分析流于表象,观点的提炼不准确,等等,不论是那个环节出现了缺失,都会直接影响调查报告的写作。
下面这份大学城校区本科生交通安全意识调查报告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仔细阅读并思考以下问题。
1. 这份调查报告选择大学城大学生交通安全意识问题进行调查是否有很大的意义?
2. 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中,对材料数据的分析十分重要,和前面的案例一相比,这份调查报告在说明方式上有何欠缺?
3. 你认为这份调查报告提出的建议是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
紧绷安全琴弦,奏响生命乐章
——大学城校区本科生交通安全意识调查
交通生命一线牵,安全幸福两相连。道路交通是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保证校区内外交通安全更是高校安全保障工作的关键点。然而,地广车少的大学城却时有交通事故发生,就在这个学期刚开学不久,就传来大学城内某高校学生被车撞的消息,这引起了大学城内师生的极大关注。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城校区本科生的日常交通行为习惯和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为解决大学城内的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学生工作》报调研部特此进行调研。
调查的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大学城校区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调查,共派出问卷700份,回收625份,回收率约为89.29%。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同学们认为大学城交通基本安全,但仍存在隐患。
调查结果显示,70.9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城内交通基本安全,但仍有24.88%的受访者表示城内交通不安全。在对大学城交通状况作出评价时,有54.24%的受访者认为“基本安全”,但回答“设施缺乏人性化”和“各方面都有待加强”的也占不少的比例,分别为26.08%和15.20%。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受访者认为大学城交通不安全的一些原因,其中包括:广州禁摩以后,大学城内摩托车仍屡见不鲜,其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对同学们的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由于缺乏监管,城内车辆越线、超速等违章行为时有发生,容易导致交通事故;基础设施不科学,如拐弯处存在视线障碍致使人们无法看到后面的来车。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提出几点改善大学城内交通的建议:首先,有关部门应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尤其是禁止摩托车、无牌车进入大学城;设立电子监控系统,规范机动车在大学城内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改善部分设计欠科学的交通设施。
二、大学城内外交通行为习惯有别,“视路面情况而定”观念普遍。
调查过程中,我们对同学们在大学城范围内外交通行为习惯的对比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有50.9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大学城外会严格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而在这个群体中,有85.49%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在回到大学城后会根据路面情况来确定是否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与此同时,有83.01%的受访者表示在大学城内会视路面情况来判断是否应遵守交通安全规则,而在这83.01%的人中,表示自己在大学城外会遵守交通安全规则的占了35.52%的比例。可见,同学们在遵守交通安全法规方面的意识不强,受“视情况而定”观念影响严重。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大学城内外从不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分别占了受访者的8.01%和4.98%,情况不容忽视。
因此,我们衷心地向同学们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大学城地广车少的特殊环境是“视情况而定”观念滋生的温床,但不能成为同学们漠视交通安全安全法规的理由。遵章路上走,意外潜身旁!我们只有做到在大学城内外都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多一分小心谨慎,少一分麻痹大意,才是我们真正的安全之道。
三、交通安全素养有待提高,交通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的交通安全素养仍然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调查数据显示,28.4%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安全意识很好,一般、略懂和完全不知道的人分别占62.66%、7.85%和1.44%。
(2)同学们的交通安全知识贫乏。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的同学认为自己对交通安全法规很了解,一般或完全不了解的同学占了83.04%和8.16%。在对“您会经常使用马路旁的紧急按钮那样的特殊装置吗?”的回答上,有38.38%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用过”,甚至有4.78%的同学表示“根本不懂怎样用”。
而在交通安全意识和对交通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上,年级之间、男女生之间,差异明显。认为自己做得较好的同学比例呈现着“高年级高于低年级,男同学高于女同学”的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最受同学们欢迎的交通安全教育方式是派发小册子和开放日,分别占了25.58%和22.90%;其次是知识竞赛和网络宣传,各占受访者比例的16.53%和15.51%。
因此,我们认为,学校有必要及时地采取措施从意识和知识两方面入手对同学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强化同学们的交通安全素养。同时,应根据同学们的意愿,以派发小册子和开放日作为重点教育的手段,并辅之以知识竞赛和网络宣传等方式,做到教育的重点化和多样化的有机统一。除此以外,学校有关部门也要根据年级和性别的差异灵活选择教育的方式和侧重点,从而达到强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四、闯灯现象严重,安全隐患潜伏。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和偶尔闯红灯的同学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92%和65.60%。这表明,大学城校区内学生闯红灯的现象十分严重,并对学生的日常交通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在对受访者闯红灯原因的可能性分析中,我们发现,促使同学们闯灯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学城地广车少的特殊环境,路面情况安全”,占了51.87%的比例,其次是占了15.80%的“赶时间”和12.94%的“交通安全意识不强”。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建议如下。
(1)学校应该及时地对同学们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意识,严格遵守交通安全规则。
(2)基于大学城相对安全的路面情况致使同学们放松了其对自身的行为要求,我们认为,应该在事故多发地段设置提示牌或者在红绿灯附近加派警力发挥提醒和监督作用。
五、天桥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根据调查数据,我们了解到,经常走天桥的受访者只占总受访人数的3.5%,有71.38%的同学表示“偶尔会使用”,而从不走天桥的仍占相当大的比例,达到24.01%。其中,有35.96%的受访者表示,不走天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怕浪费时间”,34.33%的同学认为是因为“天桥设计不科学,路途遥远”,也有不少同学是从众心理,占了8.73%,而8.30%的同学是得过且过,抱着“只要留心就可以确保安全”的侥幸心态。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建议如下。
(1)有关部门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天桥及其附近的交通设施加以改造,使其更加人性化。
(2)设立专门的负责小组和选出相应的学生干部,于上下课时段在天桥附近提醒并引导同学们走人行天桥,并将同学们的配合程度纳入为日常考核的一个指标。
(3)对天桥进行改造,增加其人文气息,例如将其布置成摆放艺术画和雕塑品的艺术长廊,供同学们行走时欣赏;又或者改建为可以遮阳挡雨的风雨走廊,增加同学们行走时的舒适度。
结语
居安思危危自小,有备无患患可除。保障校园交通安全,建设和谐校园,除了靠有关部门和学校的努力外,作为自己生命的主人和大学城的一分子,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交通安全为我们的校园生活添上一个和谐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