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上行公文。
下面是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呈送给广东省人民政府的一篇专题报告,仔细阅读这篇报告,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情况通报与专题报告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2. 这篇上行的报告会对行政管理产生什么作用?
3. 鉴赏这篇专题报告,并具体论述它好在哪里。
关于广东省交通公路受灾和救灾复产情况的报告
广东省人民政府:
现就我省交通公路受灾和救灾复产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省交通公路基础设施受灾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6月21日至27日全省共有7条国道、22条省道、53条县道因水毁造成交通中断或受阻。截止到6月25日下午5:00,全省普通公路被毁路基769.21万立方米,3652公里;被毁路面1153.45万平方米,13007公里;被毁桥梁7511.3延米,256座;被毁涵洞4256座;被毁防护工程27.02万立方米,3657处;坍塌方1166.54万立方米,1408处;初步估计经济损失达9.16亿元。高速公路受灾主要发生在在建高速公路,其中河龙高速公路发生大小塌方7处;梅河高速公路发生大小塌方17处。全省高速公路受灾损失约7000万元。
国道受灾较为严重的7条,其中G105从化、新丰段发生连续大塌方,多处交通中断,目前已修复塌方,单边通车;G321德庆、封开段被西江水浸,个别路段最高水深达3.2米,德庆段至27日上午11时,水深仍达0.3米,下午2时后才逐步恢复通车。
省道公路受灾严重的有22条,省道S347、S244韶关路段,省道S229、S339河源和平路段,因塌方量大仍在抢修,如不发生新的塌方,预计近几日可陆续全线恢复通车。
地方公路因等级标准低,抗灾能力弱,受灾最为严重。灾情较重的主要是云浮、肇庆、韶关、河源等市,具体损失一时难以确定。
二、已采取的救灾措施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省交通厅向全省交通部门下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汛期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把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作为交通部门当前头等大事,加强领导,建立机构,落实责任,完善预案,全力保障防汛抗洪物资、人员的及时运送。交通系统统一认识,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抢险救灾上来。
(二)迅速行动,赶赴一线。省交通厅及时成立水毁应急小组,适时启动各项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和措施;省交通厅、公路局、航道局组织12个抢险救灾工作小组,共56人,在各单位领导带领下分赴受灾市县指导和协助水毁抢修、防洪抢险工作;受灾各市交通部门也迅速成立水毁抢修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交通、公路部门领导均分头到受灾现场指挥抢险。
(三)筹措资金,紧急下拨。省交通厅紧急下达水毁补助资金3300万元,及时拨付灾情较为严重的河源、梅州、清远、韶关、云浮、肇庆等地区;各市交通公路部门也及时筹措抢险救灾资金。
(四)力保重点,及时抢复。省交通厅要求抢险工作当务之急要做到“三个力保”:力保联系受困群众的道路至少有一条当天抢通;力保中断的国道公路水退当天抢通;力保重要主干道路第一时间抢通。受灾各市交通部门都紧急落实抢险措施,全力以赴组织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投入水毁抢修,尽力把损失减到最低,保障主干道路通行。
(五)技术支持,设备互援。省交通部门12个救灾工作小组中有9个是技术组,赴抢险救灾第一线指导协助救灾技术工作,市县交通公路部门都把大部分技术力量投入救灾一线。
同时,由于此次受灾面积大,救灾抢险机械设备明显不足,全省交通公路部门做到全局一盘棋,尽最大努力发挥救灾机械设备的使用效能:1.从高速公路调配机械设备到普通公路抢险救灾一线;2.交通公路部门互相支援,如广州市公路局在自身抢修压力大的情况下,及时抽调4台挖掘机、6台自卸机等设备和28名机械操作人员援助新丰县,合力抢修G105国道;3.各市统一调配机械设备,优先保障干线公路和灾情严重路段的抢险救灾需要,如广州、河源公路部门统一调配人力和机械设备,组成多个专业抢修队,确保了重点抢险任务的需要。
三、救灾复产意见
(一)交通公路部门要及时修复水毁公路,恢复公路桥梁和其他设施完好状态和通行能力。
(二)交通公路部门要组成专门小组,对全省公路特别是受灾公路设施进行摸查,摸清受损程度和安全性能,对有结构安全影响的路桥、涵洞、边坡要及时修复,排除隐患;航道部门要及时进行航道清淤、清障,及时重新测定航道,恢复航标,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三)从目前情况看,基层交通公路部门机械设备不足制约着抢险救灾工作,部分交通公路部门因机械不足只能高价向社会租赁。因此,灾后各级交通部门要及时筹集资金,增加机械设备投入,保障今后抢险救灾需要,在目前资金有较大困难的情况下,要及时将情况上报,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的支持。
(四)要加强今后国省道和县道公路排水设计;建设期应完善排水防护设施;养护部门应加强平时对桥、涵、水沟的管理工作。
(五)完善交通抢险救灾预案,并明确具体部门、人员职责,防止灾情出现后可能造成的无序状态。
(盖广东省交通运输厅章)
二○○五年六月十日
(资料来源:www.gdcd.gov.cn)